我們很多人在平時吃飯的時候,對於進食的順序並不在意,因為我們的觀念中人體對於食物的消化絕大多數發生在胃腸道,而口腔中的咀嚼僅僅只是分擔一部分切碎大塊食物團塊使食物更容易下咽而已。
不過現在的研究開始顛覆這樣的傳統認知。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指向口腔中的咀嚼對於人體激素的調節也有很大的作用。並且食物團塊通過咽喉部位的吞咽動作同樣也會帶來人體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一些改變。
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在血糖方面最明顯的表現是進飯後的血糖漂移過大,表現為進飯後血糖快速上升,這樣的上升速度明顯快於正常人,並且達到的血糖最高峰值也遠高於正常人,如果進行動態血糖檢查就會發現糖尿病,甚至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其每天的血糖波動幅度明顯大於正常人。這樣的飯後血糖波動最容易想到的是由於食物所帶來的問題。
從食物營養素對於血糖的影響來看,碳水化合物必然是最快也是最明顯導致血糖升高的,而蛋白質和脂肪對於飯後血糖來說影響沒有那麼劇烈。碳水化合物絕大多數存在於一日三餐的主食中,不過由於我們日常烹飪方法的關係,肉類等葷菜中也會含有一些對於血糖影響較大的簡單碳水化合物,比如食用糖等。
所以從上面這樣的觀點角度來看我們的進食順序,如果能夠先喝湯、然後吃蔬菜,而後肉類,最後主食,這樣對於飯後血糖的升高而言會相對比較延緩一些。並且由於先吃菜再吃飯的方法,會導致主食攝入量也比原來減少,於是飯後血糖的高峰就會下降一些。
另外從食物團塊的角度來看,一般我們對於蔬菜肉類等食物的咀嚼次數會比較多,吞咽速度也會比較慢一些,而對於主食,特別是一些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就會採取狼吞虎咽的快速進食。在口腔中沒有經過充分咀嚼的大塊食物團塊吞咽時通過咽喉部位,會對咽喉部位的自律神經產生刺激,從而導致人體的欣快感,如此也會導致血糖不容易控制,因此改變原來先主食的進餐順序,採用先吃菜的方法也可以通過自律神經的調節起到平緩血糖的作用。
更多回答#2
調整吃飯順序,有利於控制血糖。飲食調節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部分,根據研究證實,按照「蔬菜—肉—米飯」的吃飯順序,先吃食量一半的蔬菜、再吃肉類或者高蛋白質食物、最後吃米飯麵條等碳水化合物,就能夠一定程度地控制血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些纖維在腸道里需要較長的消化時間,就能延長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時間,從而減緩血糖的上升速度。
除此之外,由於蔬菜熱量較低,吃食量一半的蔬菜對血糖的影響不大,又能增加飽腹感,使蛋白類食品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當患者在半飽後,進食的速度也會減慢,細嚼慢咽能夠延長消化時間,防止血糖驟然升高。我們平時烹飪時通常會把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把蔬菜和肉類一起煮,很難分開食用。
因此可以在飯前單獨吃一碗蔬菜,也能調節升糖速度。但是需要注意,不同的患者的血糖變化速度有所區別,因此不要單純按照順序食用,還要考慮營養均衡問題。如果患者缺乏蛋白質,可以把蔬菜的分量減少以攝入更多蛋白質。
最後,我們看一下應該吃哪些菜,為了營養均衡,菜餚應該包括綠葉蔬菜、豆類植物、菌藻類、瘦肉或者魚蝦以及米飯。按照先菜後飯的順序,既能保證攝入充分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又無需刻意控制食量。
更多回答#3
調整吃飯順序,對於控制血糖是有一定效果的。
很多糖尿病患者吃飯時往往是先吃幾口主食,然後吃魚、禽、肉、蛋等葷菜,等快吃飽了,才吃幾口蔬菜,最後喝湯,喝得肚子飽飽的。按這樣的進食順序,主食及葷菜很容易就吃多了,而蔬菜攝入量不足,容易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及肥胖。
如果調整進食順序,先喝點蔬菜湯,然後吃蔬菜,再吃魚、禽、肉、蛋及豆製品等,最後吃主食,按這樣的進食順序,容易產生飽腹感,這樣可以減少葷菜和主食的攝入,而且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能延緩飯後血糖的升高,還有減肥的效果。國外就有研究發現,先吃蔬菜的進食順序比先吃主食飯後血糖上升的幅度低不少,而且改變進食順序之後幾年,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體重等均有改善。
因此,建議糖友們吃飯的時候,先吃蔬菜,再吃葷菜及主食,有助於控制血糖。
最終更新日: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