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如何進行復健治療?

骨折後的復健治療應根據骨折的三期分型治療。

一、初期階段:骨折後1~2週內此期復健治療的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功能鍛煉以患肢肌肉主動舒縮活動為主。

二、中期階段:即骨折2週以後患肢腫已消退部疼痛減輕,骨折處已有纖維連接日趨穩定。患者要逐漸緩慢增加其活動範圍和強度,並在醫務人員指導和健肢的幫助下進行活動,以防患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三、末期階段:骨折癒合已達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已拆除。此時是復健治療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早中期復健治療不足的病人肢體部分腫脹和關節僵硬應通過鍛煉,儘早使之消除。並輔以物理治療和外用膏藥薰洗,促進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力的恢復。

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復位、固定和復健治療。復位是為了將移位的骨折端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關係,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在復位後使其固定,將骨折維持在復位後的位置。在良好的對位下達到牢固癒合。骨折後的復健治療極其重要,是防止發生併發症和及早恢復功能的重要保證。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充分發揮病人的積極性遵循動靜結合、主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病人初期進行復健治療,促進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防止併發症發生。

更多回答#2

骨折AO創傷治療原則,是堅強固定、解剖復位、初期功能鍛煉,所以功能鍛煉在骨折創傷,是後期治療的一個重要階段。如何進行功能鍛煉,對於骨折的患者,無論是石膏固定,還是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骨折初期和遠期都需要功能鍛煉。

初期的功能鍛煉,主要是肌肉靜力舒縮功能鍛煉,就是等長訓練、鼓勁、憋勁等,一般不產生局部關節的動作。骨折四週以後,原始骨痂形成,逐步改造塑形期,可以開始臨近關節屈伸。

在六週到三個月期間,可以在床上行上下肢抬高、下落、關節屈伸功能鍛煉。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出現胃痛,但避免在疼痛明顯的情況下進行功能鍛煉,以免影響骨折端癒合。

如果局部出現腫脹、疼痛,需要終止功能練習,行理療、熱敷,腫脹消退以後再行功能鍛煉。

更多回答#3

骨折後復健訓練的方法有肌肉訓練、抗阻力訓練,具體如下。

1、肌肉訓練:骨折初期由於骨折端還沒有完全癒合,穩定性不夠,此時不能進行劇烈運動,需要以肌肉訓練為主,比如平時可以進行肌肉收縮舒張,能夠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同時還可以減輕腫脹症狀。若長時間不進行肌肉訓練,可能會導致肌肉沾黏萎縮。

2、抗阻力訓練,骨折後期骨折端處已經逐漸穩定,此時可以進行抗阻力訓練,可以適當行走,同時還可以增加肢體阻力,讓肌肉力量和運動強度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在進行復健鍛煉時,要定期的進行拍片檢查,以動態觀察骨折的恢復和癒合情況,並且需要 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鍛煉,不能盲目進行。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