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了當然不是只能靠安眠藥入睡。這個應該說明一下,醫生也不只會使用安眠藥,我們也有很多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可以改善睡眠的。
什麼樣的失眠適用非藥物治療?
失眠其實不一定是病,單純的失眠,也就是偶發性失眠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睡眠體驗。只有長期持續存在的慢性失眠問題才是失眠症。偶發的失眠是完全不必要服用安眠藥的,我們的身體自身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不去在意,很大機率偶發失眠會自行調節過來的。如果很難自己調節,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適用短時間使用安眠藥物輔助睡眠的,因為偶發失眠大多不需要長期服藥,調整過來睡眠後完全可以停服安眠藥物的。
除此之外飲食治療、運動療法、中醫調理治療以及自身對睡眠習慣的調整都是有效的非藥物治療偶發失眠的方法。
慢性失眠的非藥物治療
其實慢性失眠,也就是失眠症的非藥物治療,最主要的手段一定是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一種被廣泛證明有效的心理治療方式。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有他明顯的優缺點,供失眠人群和主治醫師按需選擇。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優點有:
- 幫助減少藥物的用量,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及後遺效應
- 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態度和信念,主動控制失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並獲得穩定的長期療效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的缺點:
- 治療干預開始後大約2-4週才能起效,可能會降低患者對治療方式的信心
- 睡眠習慣的改變及藥物的減量可能會導致在失眠改善之前病情加重的情況發生
所以根據上述特點,我們給出的最適宜建議是:先結合藥物與行為治療,再單獨採用CBT-I治療可以產生更長期的療效。
除了心理治療,其實目前的物理治療——重複經顱磁刺激(rTSM)是基於經顱磁刺激發展而來的一項新的神經電生理技術,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改變刺激部位及與其存在解剖連接部位的皮層興奮性。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rTMS對失眠症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不過對於治療的頻率和治療的具體部位,目前還存在較大爭議,需要在實踐工作中逐步摸索。
最終更新日: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