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怎麼形成的?有哪些危害?

血栓是在某些器官及其組織的血管中形成的血塊。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有:當血管內壁受損時,大量的血小板、白血球以及不溶性纖維蛋白等物質就會在受損處聚集起來,從而形成了血塊;血栓的形成,會影響血液流動的正常速度,剝奪血液中的氧氣,容易使得器官及其組織壞死,嚴重的甚至會將血管阻塞,威脅人的生命。在血管里,血栓會隨著血液流入到人體任何的器官或者組織中,其帶來的具體危害有以下的幾種。

第一,當心臟的冠狀動脈中形成了血栓,就會使得心肌局部出現缺血和缺氧的症狀,從而使得冠狀動脈附近組織壞死,容易引起心肌梗塞。

第二,當血栓隨著血液流入了肺循環中,就有可能會導致肺部血栓阻塞,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肺梗死或者肺功能和組織衰竭。

第三,當血栓從心臟或者是其他血管流入了腦動脈中,同樣地,血栓也就會使得腦組織出現缺血和缺氧的症狀,容易引發腦梗塞,病情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偏癱甚至是猝死。

第四,當血栓隨著血液流入了腎臟的血管之後,就會引發腎臟的功能及其組織出現疾病,嚴重的可能會引發腎衰竭。

第五,當血栓流入到了下肢動脈時,血栓就會引起下肢血管的阻塞。由於下肢動脈的血液被血栓而不能正常流動,患者會出現雙腿麻木、疼痛等症狀,病情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截肢。

因此,當發現身體形成了血栓之後,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

更多回答#2

凝血是我們身體在血管壁受到損傷時自動啟動的一種防止因流血過多而造成嚴重的後果的自我修復機制。血管壁有損傷後,血小板就在局部聚集,繼而紅血球粘附,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進一步形成較為結實的凝血塊。

如果這個凝血過程發生在動脈或靜脈內部,就是血栓形成了。通常在動脈和靜脈中發生血栓的機制並不相同。

動脈中發生的凝血通常與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硬化)有關,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血管變窄。 當血流流過狹窄的局部,由於血流動力學作用,有可能造成斑塊破裂;另外,新形成的脂肪斑塊也「不穩定」,有可能斑塊表面破裂後有脂質成分脫落下來。 在斑塊破裂後,我們的動脈會誤以為動脈壁有損傷,於是啟動凝血機制,在局部形成血栓。這也就是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腦血管病的常見原因。另一個動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動脈因外傷等原因形成動脈夾層,而啟動凝血機制導致血栓形成,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凝血功能本身出現了問題。動脈內血栓形成最嚴重的危害就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病,會出現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症狀,另外比較嚴重還有肺栓塞,搶救不及時有可能影響生命。另外,眼底和下肢的動脈也會因血栓形成而閉塞,影響視力或下肢行走能力。

靜脈內的血栓形成往往是由於血流流動速度過於緩慢、血液過於粘稠或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所致,最常見形成靜脈栓塞的部位是我們的下肢,如果因各種原因臥床,如果腿部完全沒有活動,就有可能出現下肢靜脈栓塞併發症,導致下肢腫脹、疼痛。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有可能發生靜脈栓塞的部位是我們的大腦。如果出現血流動力學問題有可能造成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出現頭痛及類似腦梗塞症狀,如偏癱、失語等。女性口服避孕藥也是靜脈栓塞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

血栓形成的危險包括:

肥胖、吸菸、長期靜坐、懷孕、口服避孕藥、凝血狀態改變、外傷、炎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高齡、家族史等。通過生活習慣的改變和注意生活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