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自我檢測一般是指通過判斷自身是否出現相關症狀,作為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的依據。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因此又稱為大腸癌,而直腸癌通常以直腸腺癌最常見。大腸癌起病隱匿,患者可通過以下症狀自我檢測:
1、排便:包括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是大腸癌最早的症狀,可出現血便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具體的出血量常與癌腫的大小以及侵犯的深度有關。患者還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變細。右側大腸癌的患者還可出現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無明顯的黏液膿血便。
2、腹痛:以右側大腸癌多見,呈右腹鈍痛,可向上腹放射。患者還可出現飯後腹痛,主要與胃結腸反射增強有關,併發腸阻塞時,可引起腹痛加劇或陣發性絞痛。
3、腫塊:大部分大腸癌的患者可出現質地堅硬的結節,常在直腸指診時發現,且指套上可見血性黏液。根據中末期癌腫位置的變化,常在腹部出現腫塊,而右側大腸癌患者常以腹部腫塊,以及貧血、消瘦等全身症狀為主要表現。
4、全身症狀:右側大腸癌的患者常出現貧血、低熱等症狀,而末期患者可見進行性消瘦、腹腔積水等症狀。左側大腸癌患者以便血、腹瀉、便秘、腸阻塞等症狀為主要表現。
5、併發症:末期患者可出現腸阻塞、腸出血以及癌腫向腹腔轉移等相關併發症。
當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常見檢查方式包括大腸鏡、X線鋇劑灌腸、電腦斷層結腸成像等,其中大腸鏡具有診斷意義。糞便隱血試驗對於大腸癌並沒有特異性,但能夠作為普查和初期診斷的依據。同時,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結直腸腺瘤、長期吸菸或飲酒,以及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或大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需提高警惕。
更多回答#2
大腸癌並不能通過自我檢測來明確診斷,但可通過出現大腸癌常見的臨床症狀提示患病的可能。
自我檢測大腸癌主要是通過自覺症狀進行判斷,如果出現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腫塊、消瘦等表現時,應警惕大腸癌的可能,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以明確病因。
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統稱,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當出現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腫塊、消瘦等表現時,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向醫生詳細說明病史、臨床症狀,並配合進行體格檢查以及實驗室、內鏡和X線檢查等,以明確診斷,儘早治療。
更多回答#3
大腸癌可以通過觀察有無排便習慣、糞便形狀改變及腹部不適症狀進行自我檢測,但自我檢測並不能明確診斷,還需要到正規醫院完善相關檢查,由醫生確診。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初期常表現為排便習慣及糞便形狀改變,排便習慣改變可為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里急後重、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糞便性狀改變則多為糞便變形或變細,表面有黏液或呈血便、柏油樣便。除此之外,還可能會有腹痛、腹脹、腹部腫塊、乏力等腹部不適症狀。
如果在家自我檢測發現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向醫生詳細說明病史、臨床症狀,並配合進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和其他影像學檢查等,以明確診斷。
更多回答#4
大腸癌具體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認為與基因突變有關,大腸癌的初期症狀多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但是,也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對臨床診斷有幫助,可進行自我檢測。凡是大於40歲出現以下情況者列為危險人群:1、一級親屬,包括雙親父母以及有血緣關係的上輩親屬有大腸癌病史。2、自身有癌症腫瘤病史、腸道腺瘤或息肉症史。3、糞便潛血持續陽性或者病人有大便改變、黏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以及長期精神壓抑和創傷史。4、血清癌胚抗原值明顯升高,大於十倍以上。對於這樣的病人需要進行纖維大腸鏡檢查或者全腹增強電腦斷層,對初期診斷大腸癌有明顯的幫助。
最終更新日: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