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女性在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體溫是相對的低溫期,也叫基礎體溫,在到達了排卵期的時候,受體內激素的影響,特別是孕激素的影響,體溫會出現升高,排卵後體溫會升高,持續14天。如果在黃體期後沒有懷孕,黃體萎縮,停止分泌孕酮,雌孕激素降到最低的水平,會導致子宮內膜的脫落,月經來潮,此時體溫會降到排卵前的水平恢復到低溫期。
對於正常月經周期的,有排卵的女性,在排卵期體溫升高,也叫基礎體溫雙向,也就是在相對的低溫階段,到了排卵期體溫會比平時的體溫升高0.3度-0.5度,持續14天。如果沒有懷孕,黃體萎縮,孕酮和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在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體溫降到基礎的低溫期,就是這樣的規律。
更多回答#2
基礎體溫的檢測圖類似於曲線樣,女性的卵泡期體溫通常是比較穩定。到了月經周期的10天左右,體溫就會有逐漸下降的過程,隨之到了月經的第14-15天體溫會有輕微的上升,往往會發生排卵。排卵以後的體溫也會隨之下降,稱之為雙向的基礎體溫。
女性的體溫在月經周期中是波動的過程,如果是雙向體溫預示著卵巢功能的正常,預示著卵巢可以正常的排卵。如果曲線沒有體溫的波動,沒有下降或者上升的過程往往稱為單向的體溫,說明卵巢功能不好,並且是不會排卵。
通過基礎體溫的測定可以非常準確的判斷女性的卵巢功能,甚至排卵的時間,對於懷孕的準備具有一定的幫助。目前該方法已經經過很好的改善,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藍牙系統,把體溫監測和手機結合進一步監測排卵。通過手機的軟體也能對於女性的體溫、排卵進行監測,如果是在卵巢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體溫的波動。
更多回答#3
通常情況下,女性在月經後及卵泡期基礎體溫是比較低,通常是36.3℃-36.6℃之間,基礎體溫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
一般到排卵日那天,體溫比之前的體溫還要下降0.2℃,也就是說排卵日那天的體溫是最低。一旦發生排卵以後,體溫就可以上升0.3℃-0.5℃,並且一直維持到月經前。所以排卵日體溫是降低,而且是特別的低,排卵以後體溫就可以升高,是呈雙相型的體溫的變化。
如果沒有排卵,體溫基本就不會上升,整個周期可以表現出低平的體溫,稱為是單向性的體溫。女性可以根據基礎體溫的變化的曲線來大致判斷有沒有發生排卵。這個有的時候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概率性,必要時也可以結合超音波來監測卵泡的發育情況,相對準確率更高點。
最終更新日: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