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會引起慢性胃炎嗎?

消化不良是多種疾病引起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上腹部不適,表現在飯後飽脹、噯氣、噁心、反胃等症狀,根據原因不同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大類。前者主要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胃十二指腸潰瘍、肝臟疾病或膽道疾病引起,後者可能繼發於上述疾病引起器質性消化不良或無明確原因導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而慢性胃炎是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改變的疾病。

由上可知,消化不良多是指胃和十二指腸區域的症狀,慢性胃炎更多強調胃黏膜的損傷狀態。消化不良的可能由慢性胃炎引起,兩者的症狀有很多重疊,致使不能很好區分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

長期的消化不良也會引起慢性胃炎。其治療,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清淡飲食,戒菸忌酒,避免濃茶、暴飲暴食;針對反酸呃逆症狀,可使用抑酸藥,H2受體阻斷劑 Ranitidine ,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 Rabeprazole 等;針對腹脹、腹痛,可使用促胃腸動力藥 Metoclopramide 、 Mosapride 等;長期便秘等不適症狀,可使用微生態製劑,培菲康或金雙歧,調節腸道菌群。

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是長久慢性疾病,治療上時間較長,一定要克服焦躁心理,慢慢調理。

更多回答#2

先來糾正一下,首先並不是消化不良所導致的慢性胃炎,而是當胃黏膜有炎症之後導致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症狀,而慢性胃炎是臨床上的一種疾病,只有當胃部存在有一定的炎症,損傷之後,才會導致消化不良症狀的發生。

消化不良並不是一種單純的胃部症狀,消化不良是各種胃部消化不良症狀的一個總稱,主要包括有上腹部的飽脹感,輕微的腹痛,噁心,噯氣,食慾缺乏等等。

無論是何種的胃部疾病大多都會有一定的消化不良症狀出現,這主要是因為胃部的炎症導致了胃黏膜對於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從而使得消化不良症狀的出現。

常見的導致消化不良的胃部炎症有慢性表淺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食道逆流,糜爛性胃炎,胃竇胃炎,疣狀胃炎等等。除了胃炎之外,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也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發生。

對於消化不良首先應該從生活飲食上進行改善,如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按時吃飯,不暴飲暴食,多吃一些有助於消化的水果和蔬菜,避免不易消化食物和辛辣食物的攝入。

關於緩解消化不良的藥物,對於胃腸蠕動功能較差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如 Trimebutine , Mosapride ,西沙比利等,對於胃酸缺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消化酶的藥物來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常用藥物有消化酶片,五肽胃泌素,對於胃黏膜有糜爛,潰瘍的患者可以服用保護胃黏膜藥物,比如果膠鉍,瑞巴派特, Hydrotalcite 等等。

更多回答#3

消化不良的病因之一就是慢性胃炎,即慢性胃炎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

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飯後飽脹、反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如嘔血、黑便。

胃鏡下可以看到胃黏膜變薄,出現黏膜萎縮改變,這是一種癌前病變,需通過營養管理、藥物治療來逆轉病變,要不然發展下去則可能逐步演變成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進展期胃癌。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