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麼病?丹毒有哪些症狀?

丹毒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屬於急性化膿性的疾病。

丹毒在臨床上又被稱為流火,主要因B型溶血鏈球菌感染,在皮膚表層、皮下組織內淋巴管及周圍軟組織引起的炎症。青年人、老年人、過勞者等是丹毒的高發人群。臨床上可以將丹毒分為壞疽性丹毒、水泡、大皰或膿皰型丹毒。在發病期間臉部以及小腿會迅速出現成片的紅腫,伴有觸痛、燒灼感、發熱、寒戰等症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局部的淋巴結的腫大,還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的不良反應。

如果懷疑有丹毒,應儘快去醫院的皮膚科就診。配合醫生完善血液檢查、細菌學檢查、紅血球沉降率、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丹毒的病人需配合醫生接受藥物治療。青黴素是治療丹毒的首選藥物,大多數病人在用藥兩到三天後,體溫可以逐漸恢復正常。建議連續用藥两週左右,可以預防丹毒的復發。青黴素過敏者可使用紅黴素等藥物治療。通過使用硫酸鎂、呋喃西林等外用藥物,也可以幫助改善丹毒的皮膚症狀。遵醫囑接受紫外線、紅外線照射等治療。

更多回答#2

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得丹毒的患者通常皮膚會呈現紅腫狀態,而且肌膚摸起來發燙。

如果肢體某個地方得了丹毒,很快出現明顯的皮膚發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紅色與周圍界限清楚的情況,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兩塊皮膚的不同。通過觸摸也可以發現,肢體相比於另一端來說更加的腫。除了這些表面上的症狀之後,患者會覺得自己頭暈腦脹,觸摸到自己患處時,能夠感覺周圍的皮膚溫度增高。

患者當發現自己出現了不適症狀,要及時的進行診治。切勿盲目的用冰袋進行冰敷,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導致丹毒擴散。

更多回答#3

丹毒的症狀常表現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的紅斑,伴水腫、熱痛,患處皮膚溫高、緊張,可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症狀;治療以抗菌素抗炎治療為主。

丹毒是有B型溶血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皮下及皮下組織的一種急性炎症,丹毒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噁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清楚的水腫性的鮮紅斑,迅速向四週擴大,皮損表面可以出現水泡,自覺灼熱疼痛,可伴有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於顏面及小腿部,常有頭痛、寒戰、高熱、乏力、食慾減退和全身不適等症狀。如果延誤治療,則會引發壞疽、敗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化膿性淋巴管炎等併發症。

一旦得了丹毒,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及時使用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丹毒的治療以使用抗菌素抗炎治療最為關鍵,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青黴素、頭孢類和阿奇黴素等抗生素控制炎症,注意臥床休息,注意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衛生,患肢抬高,局部可用50%的硫酸鎂溶液熱敷,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消腫;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維他命,優質蛋白飲食,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於恢復。

更多回答#4

丹毒的主要症狀為下肢或頭臉部皮膚出現片狀微隆起的皮膚紅疹、水泡、局部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及局部淋巴結腫大。治療方法主要為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濕敷、全身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治療原發疾病等。

丹毒是B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感染皮膚淋巴管網所致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好發於下肢與臉部,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前常先有病變遠端皮膚或黏膜的病損,如足趾皮膚損傷、足癬、口腔潰瘍、鼻竇炎等,尤其常見於足癬患者。

該病起病急,開始可有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片狀微隆起的皮膚紅疹,色鮮紅,中間稍淡,邊界清楚,有的可起水泡,局部伴有燒灼樣疼痛。常伴有附近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全身性膿毒症。

治療方法主要為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用50%硫酸鎂液濕敷。全身應用足療程抗菌藥物,如靜脈滴注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敏感抗生素等。丹毒的復發率是比較高的,所以在對丹毒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治療與丹毒相關足趾損傷、足癬、口腔潰瘍、鼻竇炎等原發病灶,預防復發。

更多回答#5

丹毒屬於急性炎症,其發病急驟,患者常有畏寒、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體溫可高達39℃-40℃,除全身中毒症狀外,局部可出現不同程度皮損,部分患者可出現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症狀。丹毒的臨床表現具體如下:

1、全身症狀:由於疲勞過度、營養不良等因素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再合併細菌侵襲,可出現丹毒,感染後潛伏期為2-5天,患者多出現突然發熱、噁心、乏力等全身不適症狀。

2、局部症狀:患者局部皮膚可出現紅斑,其略高於皮面並且邊緣清楚,表面光滑、發亮,可迅速向四週擴大。部分患者在紅斑上可發生大小不等的水泡,稱為大皰性丹毒。患者自覺局部灼熱、疼痛,按壓時疼痛明顯。

3、部分患者可出現局部淋巴結腫痛,常併發淋巴管炎。若丹毒多次復發,引起持續性局部淋巴結水腫,淋巴管受損、阻塞,可產生局部象皮腫,尤以小腿部多見。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