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的原因和種類有哪些?

大腸息肉是生長於結腸(大腸的一部分,位於消化道下段)內層上的贅生物。大部分大腸息肉都是良性的,但有些大腸息肉可能逐漸發展成結腸癌。因此,一旦發現大腸息肉,醫生通常都會建議全部切除。

大腸息肉的原因是什麼?

大腸息肉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通常,正常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速度都是固定的,如果某種原因導致細胞生長和分裂速度超出正常水平,就可能產生息肉。

任何人都可能長大腸息肉,不過,以下人群是大腸息肉的高危人群:

  • 超重或肥胖
  • 50歲以上
  • 吸菸
  • 有大腸息肉或結腸癌病史
  • 患有炎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
  • 血糖控制不佳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某些遺傳病也會增加大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例如: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這類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就長有成百上千的息肉。
  • 嘉得氏症,又稱遺傳性大腸息肉症候群。該病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的一種,不僅會導致結腸和小大腸息肉,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長出良性腫瘤。
  • 林奇氏症候群,又稱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這類患者所長的息肉很可能發展成結腸癌。
  • MYH相關性息肉症。該病與MYH基因突變有關,患者在幼年時就會長許多息肉,甚至患上結腸癌。
  • 黑斑息肉症候群。該病的初始症狀是出現全身性的色素沉澱(黑斑),同時也會長出可能癌變的大腸息肉。
  • 鋸齒狀息肉症候群。這種息肉很特殊,是長在結腸上段的鋸齒狀腺瘤性息肉,這種息肉也可能發生癌變。

如果你屬於上述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結腸癌篩檢,以便初期發現疾病。

大腸息肉有哪些種類?

大腸息肉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增生性息肉。這種類型不大可能癌變。

腺瘤性息肉。大多數結腸癌由這類息肉發展而來,但並非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會惡變。根據顯微
鏡下生長模式的不同,腺瘤性息肉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 管狀腺瘤
  • 絨毛狀腺瘤
  • 無蒂腺瘤
  • 鋸齒狀腺瘤

通常,腺瘤越大,越有可能癌變。

大腸息肉有哪些症狀?

大多數大腸息肉沒有任何症狀,往往都是通過檢查發現的。大腸息肉可能導致的症狀有:

  • 便中帶血,馬桶或衛生紙有血跡,是由結腸內部出血引起的
  • 大便為黑色,或有紅色條紋,提示大便里有血
  • 便秘或腹瀉超過一週
  • 腹痛
  • 疲勞或氣短,可能與息肉出血導致的鐵缺乏有關

如果你出現上述症狀,請及時就醫。不過,出現這些症狀並不代表一定有大腸息肉或結腸癌,痔瘡、肛裂或某些藥物也能引起這些症狀,最重要的還是及時就診。

大腸息肉怎麼治療?

在大腸鏡檢查或乙狀大腸鏡檢查過程中,醫生會用切片檢查鉗或鋼絲圈套器來切除息肉,即息肉切除術。

如果息肉過大,無法採用上述方式切除,就要通過開腹手術切除。息肉取出後會立即送往病理,進行切片檢查,以確定是否有癌變。

如果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等遺傳病,醫生可能推薦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結直腸。這也是此類患者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措施。

長過大腸息肉者,今後還可能長出更多息肉。因此,即使切除了息肉,後續也應進行常規篩檢。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