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會痛但一直拉水便,如果做過大腸鏡檢驗沒發現問題,吃了很多藥也不見好。這個時候不妨可以檢查一下肝臟和膽囊,因為有的腹瀉類型是來自肝源性腹瀉。
肝源性腹瀉和肝功能是有一定關係的。很多肝病患者剛開始沒有症狀,最後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但是患者本身自己根本不清楚,認為腹瀉是胃腸道的問題,這使檢查的過程當中也容易出現誤診。到最後因為檢查腹瀉的原因發現有是肝病的問題,甚至有的已經是肝病末期,肝功能都快失去代償了。
那麼,為什麼肝病會有腹瀉的症狀發生呢?在臨床上將大便稀爛、不成形稱為大便溏薄,它與腹瀉不一樣,一般排便次數可不增多,也可次數稍有增多,有的時候更會出現大便排泄不暢或排泄不盡的情況,這是肝病患者經常有的表現。發生這種大便溏薄主要是與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如膽汁、胰臟分泌減少有關。
因此,建議長期腹瀉的患者,若進行胃腸道檢查後無法明確病因,應再進行全身檢查,以免因其他器官的病變影響生命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的慢性疾病都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腸胃功能不適,因為身體的器官和腸胃功能連接的比較近,所以當器官發生問題,腸胃功能首先會出現問題。那麼除了肝病以外,長期腹瀉還可能是這些疾病所導致:
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瀉與其導致的胃腸道自律神經病變有關。腹瀉呈頑固性、間歇性,發作時間可為幾天至幾週。間歇期可為數周至數月,腹瀉晝夜均可發生。
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亢進症患者由於腸道蠕動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大便頻繁甚至腹瀉,大便一般呈糊狀,含較多未消化食物。
大腸癌:當腫瘤有糜爛、潰瘍、壞死時,可表現為腹瀉、血便和里急後重,尤其是腫瘤位於直腸者,主要表現為血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暢和里急後重。
克隆氏症:起病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逐漸加重,大便稀或水樣,常無膿血,多為間歇性發作,病程後期呈持續性。
潰瘍性結腸炎:女性多於男性,起病可急可緩,症狀輕重不等,腹瀉是在炎症刺激下,腸蠕動增加及腸腔內水、鈉吸收障礙所致。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數頻繁,糞便多為糊狀,混有黏液、膿血。
更多回答#2
出現肚子不痛拉水便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飲食不當、功能性腸胃障礙、腸胃炎、腸躁症導致,需要就診消化內科,明確病因後採取相應藥物治療。
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進食寒涼、辛辣食物會刺激胃腸道,出現肚子不痛拉水便的症狀。需要及時調整飲食,避免吃辛辣、油膩、寒涼食物,為防止脫水,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藥物治療,如蒙脫石散、 Loperamide 等。
功能性腸胃障礙:由於胃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或精神心理、遺傳等因素,會出現肚子不痛拉水便的症狀。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少食刺激性、生冷食物,少食多餐,忌煙戒酒,可選擇易消化的粥類,如果沒有緩解,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助消化的藥物,如 Domperidone 等。
腸胃炎:出現不伴有肚子痛拉水便的症狀還可見於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腸胃炎急性期應減少刺激性及寒涼食物,多喝溫開水,預防電解質不平衡。口服藥物治療,如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複方黃連素等。
腸躁症:一般是由於胃腸道對食物敏感不耐受所導致,易引起拉稀像水一樣,還會出現腹脹等症狀,肚子痛的症狀比較少見,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助止瀉的藥物,如 Trimebutine 等。
更多回答#3
肚子不會痛但一直拉水便與腸胃型感冒、輪狀病毒感染、腹部受涼等因素有關。
腸胃型感冒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除了引起呼吸系統方面的症狀之外,同時還會伴隨腸道症狀,不少人在患病期間,由於病毒對腸道功能造成影響,因此排出來的糞便以水樣糞便為主。
輪狀病毒感染主要出現在兒童的身體上,尤其是秋冬季節比較容易發病。輪狀病毒感染後,患者一般不會伴隨有腹部疼痛感,但是腸道功能卻受損,因此排便時糞便稀稠,甚至出現水樣便,一部分患者在腸道黏膜損壞時,還會伴隨黏液膿血便。
晚上睡覺時腹部著涼,會影響到腸壁的血液循環,同時對腸壁的功能也會造成影響,這時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由於糞便中水分含量過高,因此部分人會出現稀水樣便。
更多回答#4
肚子不痛就是一直拉水便多是急性腸胃炎的症狀,應及時就診,遵醫囑進行補液、抗感染、調整腸道微生態、保護腸黏膜、止瀉等治療,如使用諾氟沙星、雙歧桿菌、蒙脫石散等。
一般情況下,患者體液流失比較嚴重,建議口服葡萄糖或淡鹽水等電解質液及時補充體液,並且注意補充水分、攝入清淡流質或者半流質食物,來預防脫水。
若症狀比較嚴重時可以遵醫囑服用諾氟沙星進行抗感染治療,補充雙歧桿菌、乳酸菌等腸道益生菌,調整腸道微生態,配合蒙脫石散(最好在空腹時均勻攪拌服用)、鹼式碳酸鉍或藥用炭,減少腹瀉次數和程度,三者聯合來治療。
治療期間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可以通過休息睡眠來提高自身免疫力,通過適量運動提升抵抗力。
最終更新日: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