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引起的嗎?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很複雜,至今仍未完全明確,但確實與過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和遺傳易感性都有關係。其中的環境因素就包括各類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黴菌、動物皮毛及食物等。

一些過敏原可誘發或加重異位性皮膚炎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經常可以觀察到異位性皮膚炎和食物過敏伴隨出現。研究發現,食物過敏確實可能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尤其是對病情較嚴重的幼兒。輕度異位性皮膚炎患兒中,食物誘發疾病加重的比例為 1%~3%,中度為 5%~10%,重度可達 20%~33%。成人則很少因食物誘發異位性皮膚炎。過度攝入致敏食物可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皮損會變得更紅,搔癢更加劇烈。

致敏食物可以通過 IgE 或非 IgE 的機制來誘發皮疹。如果是 IgE 介導的速髮型反應,一般在進食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發作;如果是非 IgE 介導的遲髮型反應,則可能在攝入致敏食物後數小時至數日才發作。

氣源性過敏原(比如塵蟎、動物皮毛及花粉)都有可能誘發異位性皮膚炎,尤其是臉部和手部等暴露部位的皮疹。40%~85% 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未受累的正常皮膚上進行氣源性過敏原的特應性斑貼試驗,可出現遲髮型濕疹樣反應。輕度異位性皮膚炎患兒的試驗陽性率較低,而中重度成人以及青少年的陽性率較高。塵蟎是最常見的陽性氣源性過敏原,它的排泄物和脫落的皮殼等微小物質常懸浮在空中,黏附在暴露部位的皮膚上,可以直接破壞皮膚結構,加重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歸屬於過敏性疾病,與氣喘、過敏性鼻炎一起組成「過敏三部曲」,往往會發生在同一個病人身上,而異位性皮膚炎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一般在嬰兒時期開始出現,且常常與食物過敏伴發。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這種體質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其遺傳易感性主要體現在皮膚屏障功能和免疫調節異常兩個方面。例如,某些人存在絲聚蛋白(filaggrin,FLG)基因突變,導致表皮中絲聚蛋白減少或缺失,出現皮膚屏障功能的減弱或破壞,讓外界過敏原輕輕鬆鬆進入皮膚。對於體內輔助淋巴球 Th1/Th2 失衡的患者,異常的免疫狀態在過敏原的刺激下,會進一步誘發更劇烈的免疫反應,造成臨床可見的各種「過敏」症狀,還可能會出現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 IgE 水平升高。這種遺傳易感體質,也常常被叫做「過敏體質」。也就是說,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身體比正常人更「敏感」。多項研究也證明,30%~70% 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被塵蟎過敏原致敏;30%~80% 的患者可被食物過敏原致敏。

綜合來說,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更容易發生過敏,而過敏也會進一步加重異位性皮膚炎。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