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作用就是抑制和殺滅細菌,抗生素有很多類型,如果我們身體有感染情況下,它起治療作用。但任何藥品都要副作用,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都可以出現副作用。
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細菌,大多數細菌對身體沒有危害,這些細菌代謝產物或細菌本身可以互相作用,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當較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或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就可以引起一些細菌抑制,一些細菌過度繁殖,就可以引起菌群失調、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二重感染等等。
抗生素在抑制或殺滅細菌時,細菌本身自己也在調整,來適應這些抗生素,產生滅活酶,使抗生素失活;改變細菌胞漿膜通透性,細菌可通過各種途徑使抗菌藥物不易進入菌體;有的改變細菌體內靶位結構,使藥物不能與細菌結合所致等等,細菌對抗生素就有抗藥性,也就是耐藥性。
更多回答#2
抗生素類藥物是對抗細菌的有效和唯一的殺手,在弗萊明發明青黴素之前,人類無法與細菌對抗的,隨著人們對抗生素的不斷研發,越來越多的抗生素品種被用於對抗不同種類的細菌,提高了細菌感染的救治水平。但是隨之而來的全世界都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抗生素出現了耐藥現象,也就是隨著細菌的不斷突變和進化,抗生素對其不在有效,所以全球都在關注著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問題。
抗生素能不能長期服用的問題具體從以下2個角度來說:為何要長期服用目的是什麼?治療細菌感染還是預防感染?長期服用可能引發的一系列不良反應。
一、服藥的目的治療細菌感染:如果治療無效,可能沒有選對藥物,不能一直應用一種藥物。
治療就要明確細菌感染的目的、感染的細菌種類,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的選擇有效的藥物治療,因為不同的抗生素所對應治療的細菌是不同的,並且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病原菌的種類也會隨之改變,長期應用一種藥物如果沒有效果就需要調整用藥。
二、預防細菌感染:抗生素不能預防細菌感染,它是一種治療藥物,不是預防的藥物,達不到預防的目的,相反還會產生其他副作用。
三、長期用藥容易導致細菌耐藥,以及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總之,抗生素不能長期應用,如果治療三至五天後沒有效果,應該考慮劑量不足、抗生素品種選擇不合理、或是根本不存在細菌感染,還有其他臨床問題沒有被發現等。
更多回答#3
長期吃抗生素可能會引起細菌耐藥、神經系統毒性、胃腸道反應以及肝、腎毒性等。
1、細菌耐藥。抗生素具有強大的殺菌作用,如果長時間吃同一種抗生素,可能會導致細菌發生變化,對這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導致患者下次遇到同種細菌感染使用同種抗生素則殺菌作用降低甚至沒有殺菌效果。
2、神經系統毒性。很多種抗生素都有神經系統毒性的反應,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出現憂鬱、精神異常、躁狂等神經系統失常的表現。
3、胃腸道反應。胃腸道反應是抗生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痛,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導致胃潰瘍,甚至引發胃出血。
4、肝、腎毒性。大部分藥物在體內吸收後都要經過肝臟的代謝最後由腎臟排泄。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肝臟、腎臟的負擔,產生肝毒性和腎毒性。
最終更新日: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