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問題,超過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初期可出現皮膚黃染。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沒有特殊的預防方法。可以預防的是病理性黃疸的一部分。
1、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初期病因很多,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如母乳餵養不足引起的黃疸。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的預防措施是由嬰兒的母親給予嬰兒足夠的餵養,這樣可以防止黃疸的發生或者防止血液膽紅素水平的升高過快。
2、新生兒溶血性黃疸:首先在分娩前檢查父母血型,評估孩子血型。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可能發生溶血,則在分娩前降低抗體滴度。
3、對其他黃疸,應查明病因,並根據病因進行必要的預防。例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的兒童應禁止使用一些藥物,包括退熱藥阿斯匹靈、抗生素、磺胺類藥物、金銀花等,防止由於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而導致新生兒溶血。
更多回答#2
及早排出胎便、母乳餵養、保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應,都是預防黃疸的有效策略。
新生兒黃疸根據多種多樣的病因可分為不同類型,其中部分類型的新生兒黃疸是可以通過採取相應措施來預防或降低影響的,例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人類常見的血型系統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O型血母親和Rh陰性的母親生寶寶時更容易發生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對於特殊血型的母親,生寶寶前需要提前與醫生溝通自己的血型和病史,特別是生育史。雖然不能100%避免生下溶血性黃疸的寶寶,但可以提前採取好應對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溶血性黃疸對寶寶帶來的影響。
寶寶出生前如果有某些高危因素,如宮內窘迫、感染、胎便排泄延遲等,也會增加出生後患病理性黃疸的風險。從這一角度也可進行預防,儘量降低產婦的危產因素,從而減小寶寶發生黃疸的可能。
更多回答#3
預防新生兒黃疸,主要針對其原因來進行。
1、由於同族免疫性溶血可導致膽紅素來源增多,從而引發新生兒黃疸。故孕婦在懷孕期間,可由專業的產科人員針對宮內胎兒的自身抗體進行檢查。
2、新生兒可能由於餵養不當、進食較少等,使得體重增加不滿意、胎便一直在腸道內存留,導致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增加,從而容易在生理性黃疸基礎上出現病理性黃疸。故家長應注意做好新生兒的餵養和排泄,保證正常的體重增長,從而預防黃疸。
若新生兒出現黃疸,且持續不退,應及時就醫診斷、治療。
更多回答#4
一般在孕期沒有特殊方法預防新生兒黃疸,不過出生後應及早餵養,讓胎便儘早排出。胎便中含有較多膽紅素,需要及時排淨,因為如果不及時排淨,膽紅素會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血清膽紅素升高則容易造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是皮膚輕微染黃,新生兒出生後2-3天出現,大約一週左右會消退,不超過两週。這時候新生兒不伴隨其他臨床症狀。而病理性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病程持續時間長,一般超過两週。
寶寶皮膚色深呈橙黃色,遍及全身,會有睡眠質量差、精神不振,有躁動、哭鬧不止等症狀。生理性黃疸一般可自愈,無需特殊治療。而病理性黃疸推薦到正規醫院住院治療,看病情一般會採用光照治療。
對於預防新生兒黃疸方面,家長們要把好產前、產程中、產後三關。產前不與傳染病患者接觸,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做好相關的產前檢查,例如血液常規、肝腎功能、唐氏症等等,該做的都要做,不要怕浪費錢,避免胎兒畸形、發育不良或者流產等等。
產中應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以防臍帶繞頸、胎兒窒息等等。產後注意及早餵養寶寶,讓胎便儘早排出,善於觀察寶寶出現的異常、不適,如有異常情況應到醫院就診,以防疾病出現,可以早日治療。
更多回答#5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問題,50-60%新生兒都會有生理性黃疸,這是由新生兒本身膽紅素代謝特點決定的,有時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對於病理性黃疸的情況,是可以避免進展到嚴重併發症程度的。比如:
第一、對於有可能發生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母親,懷孕期間應注意進行溶血病的相關檢查,及早處理,避免發生宮內溶血導致胎兒發生意外,寶寶出生後給予及時處理,避免嚴重黃疸及併發症發生。
第二、保證新生兒的充足餵養,保證大便排解,避免因飢餓、體液不足以及胎糞排出延遲導致的新生兒黃疸。
第三、加強圍產期管理,避免新生兒窒息缺氧酸中毒及胎吸、產鉗助產導致的頭皮血腫的發生,避免新生兒感染。
最終更新日:2024-04-08